時事隨筆:美國2044年復興?–寫在《自由派從來沒有「覺醒」?》討論會前(二)

羅蒂預言美國將經歷三十年長的黑暗時代 (2014-2044)。 凑巧特朗普在2017年當選, 歷史很懂開玩笑。此時羅蒂已走了十年

夏菽 19.4.2025

美國哲學家羅蒂(Richard Rorty, 1931-2007)很難定位, 思想上他是個實用主義者、政治上是個自由主義左派、哲學上又帶有濃厚的後現代主義味道。在1998年他出版了一本小書, 叫《築就我們的國家:20世紀美國左派思想》(Achieving Our Country:Leftist Thought in Twentieth-Century America), 當時留意的人不多。

但到了2017年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, 一下子, 雜誌報章都大幅引述羅蒂, 還要一字不漏, 好像不這樣做便會被懷疑羅蒂是否真的有說過這樣的話。這時羅蒂已經去世十年。羅蒂究竟說了甚麼?其中兩段話, 不斷被人覆述。抄錄如下:

「許多社會經濟政策方面的評論家已在警告, 我們這個老牌的工業民主國家正步入魏瑪共和國時期。 那時, 民粹主義運動推翻了憲政政府…法西斯主義可能就是美國的未來…

「工會成員和沒有組織起來的非技術工人遲早會意識到, 他們的政府甚至沒有試圖阻止工資下降或防止工作機會外流。同時, 他們也會意識到, 生活在富裕郊區的白領也極度害怕被裁員, 根本不願意多交稅款來為其他人提供社會福利。

「屆時就會出現崩潰格局。住在富裕郊區之外的選民會認為, 這個制度已經失效, 開始四處尋找一個鐵腕人物並投票支持他, 而這個人會信誓旦旦地保證, 一旦當選, 腐敗的官僚、狡詐的律師、掙大錢的證券商及鼓吹後現代主義的教授們將不再能夠把持話語權…

「一旦這樣一個鐵腕人物掌握了政府, 誰能預料會發生什麼…人們會問, 美國左派在哪裏?為什麼只有…右翼分子向工人宣廣全球化的後果?為什麼左派就不能疏導剛失去一切的人日益高漲的怒火呢?」

左派為什麼失敗, 羅蒂說, 是因為自60年代開始 (學生運動以來), 年青的「新左派」便不再關心工人問題, 改為專注於性別、環保、族裔等身分政治議題。再往後, 由知識分子組成的「文化左翼」(60年代的青年長大了), 更集中於文學、哲學等理論問題, 進一步與社會脫節。

其中一個原因是, 自越戰以來, 某些左派認為留在建制內, 根本無法解決問題, 自此游走於建制之外, 一是冷眼旁觀莫不關心, 要不然就奢談革命, 但只是說說而矣, 因再說他們也說不下去。這些左翼對愛國主義嗤之以鼻。結果國家、社會政策、國會議席、希望…成為右翼的專利。

羅蒂自認左派, 也就是年青人所說的「老左派」(羅蒂更加喜歡「改革左派」這詞)。羅蒂說, 在20世纪初頭的60年, 美國「改革左派」一直推動國家向著福利國家前進, 與工人结盟, 爭取集體談判權, 與國民團結一致, 以作為美國人而自豪。

其實, 發表《築就我們的國家》前兩年, 羅蒂已經透過寓言表達了對未來的憂慮。在《2096年向後望》(1996) 一文中 (Looking backwards from the year 2096), 羅蒂預言美國將經歷三十年長的黑暗時代 (2014-2044)。 凑巧特朗普在2017年當選, 歷史很懂開玩笑。此時羅蒂已走了十年。

在黑暗時期, 由於失業, 加上攜槍文化, 暴力及犯罪事件不斷。曾經消失的種族偏見重燃, 郊區富裕白人質疑稅收不知用到那裏, 政客為了赢取選票承諾增加監獄而不是託兒所, 人們變得自私, 攜毁了宣揚博愛的美國精神。2014年,一個軍事獨裁者統治了美國, 到2044年才被民主政黨推翻。再過半個世纪(2096), 美國才重新復興。

當年, 羅蒂寫出這些東西, 自然得不到認同。

無獨有偶, 在《2096年向後望》刊登後一年, 一套美國電影上映, 這部由奇雲高士拿編導及演出的科幻電影叫《郵差》(1997)。

奇雲高士拿曾主演《與狼共舞》、《未來水世界》叫好見座, 觀眾很期待看到繼《未來水世界》後, 奇雲高士拿如何講述未來世界的景像。

電影講述2013年, 美國因內戰早已四分五裂, 在一片頹恒敗瓦及軍閥割據的亂世中, 一名流浪演員無意發現一架破爛郵車, 於是穿起郵差衣服, 假扮郵差(時郵政服務早已停頓)穿山越嶺, 沿途得到村民歡迎。

郵差撒謊說美國中央政府已經重新建立, 並已恢復郵遞服務, 令村民重燃希望。他更偽造信件以安慰一直掛念遠方生死未卜親友的人的心靈。許多人自發加入郵差隊伍, 人們的交流得以恢復。

郵政恢復本身象徵著現代社會的重回, 現代國家建立需要有共同文化及交流, 才能形成集體意志。郵差穿越不同鄉鎮, 扮演了推動角色。透過郵差隊伍的連結, 民間社會逐漸形成。最後大家決定推翻軍閥統治, 重建一個民主國家。片末去到2043年, 郵差的女兒在郵差的銅像面前向大家發言, 象徵美國已從新建立起來。

《郵差》的結構與故事及所述年份, 與《2096年向後望》十分相似, 不知兩者有沒有互相影響。但有一點是肯定的, 就像《築就我們的國家》一樣, 《郵差》也劣評如潮, 評論認為它野心太大, 所言空洞, 與現實距離太遠, 充斥愛國主義, 令人不適, 是懷舊之作, 一點不像講述美國未來。電影勁蝕七千萬美元, 並奪得了多項金酸梅最差影片獎。這很自然, 在1997年大部分人覺得美國如日方中。

今天, 羅蒂成為了先知。但自由派「覺醒」了沒有?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講座:自由派從來沒「覺醒」?

文化/身分政治已成為近年美國以至西方世界的主要政治分歧之一,去年特朗普的選舉工程,顯然就以反對自由派/中間偏左的「覺醒文化」為主軸之一。但到底為何身分政治議題成為了自由派的神主牌?近日,任職於美國石溪大學的Musa al-Gharbi出版了《We Have Never Been Woke》一書,除了解答以上問題外,更直指「覺醒文化」的崛起實是精英為自身利益的結果,其主張根本無法帶來社會平等和社會公義。今次的聚會,將會簡介書中主要內容,希望引來大家的反思和討論。

導論:李峻嶸
日期:4月23日(星期三)晚上七點半
地點:荃灣區,詳細地址報名後通知

報名連結
https://forms.gle/5ibxR72FJfSwWmwQ8

羅蒂預言美國將經歷三十年長的黑暗時代 (2014-2044)。 凑巧特朗普在2017年當選, 歷史很懂開玩笑。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