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如果在冬夜,一個「左膠」:寫在「左膠是如何煉成的」座談會前
- by Admin
左膠是如何煉成的座談會
講者:夏菽
日期:5月6日(星期二)
時間: 晚上7.30 – 9.30
地點:詳細地址報名後通知
報名連結
︰https://forms.gle/TS2btmP1hpvrV89m8
有位富翁蓋了座大屋, 比別人蓋的都精緻, 屹立幾百年, 他感到自豪。然後有一天, 他發現屋被白蟻蛀了, 找來滅蟲公司, 師傅說了一句:「物必先腐然後虫生。」但屋主不同意, 好好的如果不是白蟻, 何致這樣。作者認為, 白蟻就是「後現代主義者」, 大屋就是美國及美國所建立的「現代主義」文化及制度。
然後, 這本英文著作Cynical Theories:How Activist Scholarship Made Everything about Race, Gender and Identity –and Why This Harms Everybody 交到台灣翻譯時, 出版社將書名翻譯成《左膠是如何煉成的:左派理論如何讓一切都成了問題?危害社會文化價值》。這樣, 後現代主義變成了左派理論, 犬儒主義者就成為了「左膠」。
但原著是討論「後現代主義」而不是「左膠」, 所以當我們討論「左膠」時, 其實跟原文沒有關係。這令我想起卡爾維諾的小說《如果在冬夜, 一個旅人》, 書不單止嚴重缺頁, 主角還跑了出來, 四處遊蕩。這部小說被譽為後現代小說代表, 那種斷裂、非理性、無邏輯可言、開放性躍然紙上。
且慢, 這就不對了。《左膠是如何煉成的》的原作者不是對「後現代主義」心惡痛絕嗎?何以譯者把名與實搞亂, 把內容移花接木到另一個場景去說另一個故事?恰似一個後現代文本?
現在, 「左膠」就像《如果在冬夜, 一個旅人》裏的主角一樣, 已從文本逃走, 來干預我們的生活。
原著明明是講白蟻(後現代主義), 為何譯本講紅火蟻(左膠)。這必須從台灣及香港的政治來理解。講到「左膠」, 確實有點無厘頭, 有些被稱為「左膠」的人一點也不左, 甚至是右傾, 有些一點也不膠, 甚至帶有投機主義。
作者煞有介事把美國白蟻的演變分成三個階段, 早期白蟻只懂放言高論、吃喝玩樂。後來的白蟻四出繁殖, 參與社會運動。最後白蟻成行成市, 要將美國變成一個白蟻樂園。而當今美國正處於這種危險的環境之中….😱
左膠是如何煉成的座談會 講者:夏菽 日期:5月6日(星期二) 時間: 晚上7.30 – 9.30 …